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斑叶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《神农本草经》。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K12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阴肾经。位于锁骨下缘,距胸正中线2寸处。布有锁骨上神经的前支,并有乳房内动、静脉的前穿支通过。主治咳嗽,气喘,呕吐,不嗜食,胸痛等。斜刺0.3~0.5寸,
病名。即乳蛾左右两侧峙发者。见《冯氏锦囊秘录》卷六。见乳蛾条。
见《银海精微》卷下。即羌活退翳丸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少阴病误用汗法所致的危候。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少阴病,但厥无汗,而强发之,必动其血,未知从何道出,或从口鼻、或从目出者,是名下厥上竭,为难治。”阳亡于下,厥从下起,故称下厥;血从
即神仙太一膏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医生。赵郡(今河北赵县)人。精医,治病不问贫富。
方书著作。又名《新编近时十便良方》、《备全古今十便良方》,简称《十便良方》。40卷。宋·郭坦撰。刊于1195年。书名“十便”,指本书对读者有十种便利。主要以选用方药少而精,配合日常习见药品组成的原则,
见古愚山房方书三种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