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红丸

小红丸

①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方。骨碎补(姜制)、土当归、煨川乌白杨皮白芍药各六两,肉桂细辛各四两,煨附子(去皮)三两半,丁香川芎各三两,莪术干姜各二两,乳香、没药各三钱,为末,醋糊为丸,绿豆大,朱砂为衣,每服三十丸,温酒送下;或生姜汁煎酒、或盐汤调外敷。治跌打损伤骨折筋伤;或损后伤风湿,肢节挛缩,致成偏废;或劳伤筋骨,肩背疼痛,四肢乏力等症。②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下方。生天南星一两,朱砂半两,巴豆霜一钱。为细末,姜汁面糊为丸,黍米大,每服一至二丸,乳汁送下。治小儿乳癖惊风,食癎等症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酒齄鼻

    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证》。即鼻齄。详该条。

  • 伤寒说意

    书名。10卷,卷首1卷。清·黄元御撰。《四库全书提要》记载:“元御既作《伤寒悬解》,谓论文简奥,非读者所能遽晓,后著此书,以开示初学之门径”。本书除列述六经病证外,卷首对六经、六气、营卫、风寒、传经等

  • 对口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一。即脑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气虚耳鸣

    耳鸣的一种。《诸病源候论·耳鸣候》:“此为血气虚损,宗脉不足,病苦耳鸣嘈嘈。”《医钞类编·耳病门》:“耳聋、耳鸣:有痰,有火,有气虚,有阴虚,有肝火。”《医学入门·耳》治气虚耳鸣,四君子汤。若气虚有火

  • 外感中热泻

    病证名。指内有积热,外中热邪所致的泄泻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中热泻之症,发热口渴,唇干齿燥,面赤烦躁,小便赤涩,小腹中一汛即泻,一泻即止,少顷复痛复泻,肛门如火,粪色多黄。”脉浮数者热在表,宜柴葛芩连

  • 针药罐法

    拔罐法之一。是针罐法和药罐法结合的一种拔罐方法。常用于治疗风湿痛等。

  • 丹毒痈

    病名。出《枕芷外科钞》。即小腹痈。见该条。

  • 手掌后臂间穴

    见臂间条。

  • 女科秘要

   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。

  • 瘟疫合璧

    书名。2卷。明·吴有性原撰,清·王嘉谟补辑。刊于1822年。王氏认为吴氏“《温疫论》一书,独阐杂气,创瘟疫之法门”,但“未免醇疵互见”,遂予删订重编,并汇集诸家有关学术经验作为补充,便于读者参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