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周纪常《女科辑要》卷五:“儿已露顶。因脐带攀肩,而不能下者,名碍肩生。”相当于脐带绊肩。参见碍产条。
见《饮片新参》。为太子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推拿穴位名。即白筋。详该条。②睾丸的系带。《医门法律》“凡治水肿病,痛引阴筋,卒然无救者……。”
病名。太阳腑证之一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若脉浮,小便不利,微热消渴者,五苓散主之。”《伤寒论类方》:“小便不利而欲饮,此蓄水也,利水则愈。”其主要证候有小便不利,少腹满微热,消渴,或水入则
①大肠末段,以其直通肛门,故名。②承筋穴之别名。见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小腿后面,当腘横纹中点直下5寸处。③古病名。又称直肠泻。《证治要诀·大小腑门》:“药食方入口而即下者,名曰直肠。”
痛处有烧灼感。可见于郁火伤阴之胃脘痛,或热毒炽盛的疮疡、汤火伤等。
病证名。指肺、心、肝、脾、肾等五脏疟疾。因疟邪深伏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疟疾源流》:“邪气深伏,并能为五脏疟。”详见各条。
病证名。小儿肺气通于鼻,气为阳。若气受风寒,停滞鼻间,则成鼻塞。治法:用通关膏敷囟,消风散煎服(《证治准绳》)。
病名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“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,形如海蜇,里急后重,便粪细而带扁,时流臭水。”类似肛管肠癌。早期宜手术治疗;晚期可内服中草药配合放射治疗。
即桑菊饮作片剂。治证同。见桑菊饮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