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肠病

小肠病

六腑病候之一。小肠受盛胃中水谷,主转输清浊,与心相为表里,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,多由客寒蕴热、气滞郁结或气虚不禁所致。临床表现多见二便失常,并可兼见心经症状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篇》:“小肠病者,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。”《金匮要略·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》:“小肠有寒者,其人下重便血;有热者,必痔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:“若虚则生寒,寒则肠中痛,惊跳,乍来乍去,小便数,此则小肠虚冷之候也。”又“小肠实则生热,热则心下急痹,口张,舌上生疮,身热来去,汗出,心烦身重,小腹胀急,小便赤涩不利,则为小肠实热之候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小肠病源流》:“小肠气小肠经病也,小腹睾丸,连腰脊而痛;”“小肠痈,小肠火热病也,……其症发热恶寒,脉芤而数,肤皮错纵,腹急渐肿,按之内痛,大便重坠,小便滞若淋。”治宜通利小肠、清心泻火等法。参见各有关条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荠

    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飞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脾虚带下

    病证名。由于脾失健运,聚湿下注,伤及任、带二脉而致带下量多,色白或淡黄,无臭,如涕如唾,连绵不断,并见面色淡黄,精神疲倦,不思饮食,腰痠腹坠,或下肢浮肿,大便溏泻等。治宜健脾益气,升阳除湿。方用完带汤

  • 留饮咳

    病名。指饮邪留肺所致的咳嗽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八:“留饮咳者,其人咳不得卧,引项上痛。咳者如小儿掣纵状。”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治》:“留饮者,胁下痛引缺盆,咳嗽则辄巳。”《外台秘要》卷九:“支

  • 俞星阶

    【介绍】:见俞应泰条。

  • 恶毒疮

    病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三。即恶疮。见该条。

  • 八楞风

    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六棱菊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伏兔骨

    髌骨的别称。详髌条。

  • 小太平丸

    《寿世保元》卷六方。人参二分,五味子、徽墨各三分,天门冬(去心)五分,麦门冬(去心)二钱,玄参八分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噙化服。治久嗽喉痛,若痰多加贝母。

  • 月水不利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一指经闭,二指经行不畅。

  • 汪朴斋

    【介绍】:见汪哲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