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趾
即第五足趾。
即第五足趾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铺地蜈蚣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将药物加水煎煮。②汤剂的另一种名称。如一贯煎。
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八册方。栝蒌根、胡黄连、黄芩各七钱半,炒白僵蚕、白藓皮、炒大黄各五钱,牛黄、滑石各二钱半。为细末,每服二钱,不拘时竹叶煎汤调下。治风热口中干燥,舌裂生疮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上虞(今浙江上虞东南)人。为宋宗室后裔,原以儒为业,后得禁方,治病有奇验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节节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“虫形如蟹,为筋肉所化,走于皮中作声如儿啼。用雷丸、雄黄等分末,掺猪肉上,炙肉食之。”供参。
病名。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。发生于夏秋之际。属于暑温、暑风、暑痉、暑厥范围。暑热之邪由口鼻而入,先在阳明气分。临床以发病急,病情变化大,高热,头痛,呕吐,嗜睡惊厥,昏迷等为主症。在恢复期和后遗症
指小肠。心为火脏,小肠与心相表里,故称小肠为“火府”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即蛇腹疔。见该条。证治见指疔条。
①出《质问本草》。为八角乌之别名。②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卜芥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