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卷五方。白术、当归、芍药、川芎、黄芪、茯苓、熟地黄一两,柴胡、人参各一两半。水煎服,日三次。治产后日久虚劳,针灸不效者。
舌苔色黄而暗晦,主阳热亢盛。
病证名。指风湿合邪而引起的通身水肿。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:“通身肿者,头面手足皆肿也。得病之由,内停湿饮,外感风邪,风湿相搏,水道不利,外攻肌肤而为肿也。”肿势严重的,用疏凿饮子以消水;症状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薄荷汤,见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。《东医宝鉴》作外丘。即伏兔,见该条。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漆大姑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人。画有《本草训解图》,已佚。
①脉象之一。脉形如豆,厥厥动摇,滑数有力,搏动部位较局限,节律不匀。见于惊恐及痛证。《脉经》:“动脉见于关上,无头尾,大如豆,厥厥然动摇。”《伤寒论·辨脉法》:“阴阳相搏,名曰动。”②全身经脉搏动应手
见《食疗本草》。为蒟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金铁锁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