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文主要论述营卫的生成与会合,故名。营卫同出一源,皆水谷精气之所化,清者为营,浊者为卫。营行脉内,具有营养作用;卫行脉外,具有捍卫功能。然营卫阴阳之行,虽有异途,惟于夜半大会,皆归于脏
①治法。里,指表里之里。详下法条。②经穴名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《千金要方》作通理。属手少阴心经。手少阴之络穴。位于前臂掌侧,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,腕横纹上1寸处。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,尺侧为尺神经;并有
痰证之一。因阴虚火旺所致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七:“阴火痰:面有红光者,乃阴火上炎,又当用滋阴药。”方用地黄汤加麦冬、五味子等。参痰证条。
指黄疸久不退,已转阴黄的患者。《金匮要略·黄疸病脉证并治》:“腹满,舌痿黄,躁不得睡,属黄家。”
痘疮始出的迹象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痘疮见形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张培明条。
①出《滇南本草》。为地瓜藤之别名。②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菍地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①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五方。黄芪、白蒺藜、川楝子、炒茴香、炮川乌、赤小豆、炒地龙、防风各一两,乌药二两。为细末,酒煮面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十五丸,温酒或盐汤送下,妇人醋汤送下。治肾脏风虚,头面虚浮
脉来失去从容和缓及正常的节律,表现出弦劲绷急,坚硬搏指,或浮散无根,杂乱不匀等。表示胃气将绝,五脏真气败露,生命垂危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脉无胃气亦死。所谓无胃气者,但得真脏脉,不得胃气也。”
古病名。①指风在腠理而致汗泄的病症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外在腠理,则为泄风。”《类经·风证》:“泄风者,表不固也。”《增补内经拾遗方论·泄风》:“腠理为渗泄之门,风若中之,外不得入,内不得出,风搏汗泄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