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:“夫产水血俱下,脏腑血燥,津液不足,宿挟虚热者,燥竭则甚,故令渴。”症见口燥,干渴。治宜生津止渴。用加减竹叶汤(人参、麦冬、生地、花粉、炙草、粳米、淡竹叶)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伏龙肝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清·汪连仕《采药书》。为挂金灯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青叶胆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阳和解凝膏,见该条。
即保安万灵丹,见该条。
病名。《重楼玉钥》卷一:“是症,或生左,或生右,亦有肿上舌来,不能饮食者。甚则将帝中挤往一边。”参阅双燕口风条。
见《广东中药》,为独脚柑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东医宝鉴·内景篇》卷二。即大蓟散,见该条。
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。如上热下寒、上寒下热、表热里寒、表寒里热等证。参见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