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科准绳
见幼科证治准绳条。
见幼科证治准绳条。
【介绍】:见楼英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阴交,见该条。
推拿穴位。①出《小儿推拿广意》。位于中指远端背面靠指甲根处。掐此穴治惊风、昏迷。《保赤推拿法·掐老龙穴法》:“此穴在中指背靠指甲处。相离如韭叶许。若几急惊暴死,对拿精灵、威灵二穴,不醒,即于此穴掐之,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位于足十趾之尖端。主治脚气,足趾麻痹,足背红肿;并用于急救。直刺0.1~0.2寸。艾炷灸3壮。
参见司天在泉条。
又名曲牙。颊,是面的两旁,因其屈而向前,故称曲颊。相当于下颔骨角。《灵枢·本输》:“手太阳当曲颊。足少阳在耳下曲颊之后。”
①病名。见《赤水玄珠·白浊门》。多因湿热痰浊下流,渗入膀胱所致。症见小便频数而痛,尿出混浊,或尿道流出浊物似脓。治宜渗湿化痰,清解热毒。可用二陈汤加木通、山栀、升麻、柴胡,或用八正散加土茯苓、萆薢。②
证名。多由内有瘀血或痰饮所致。两眼周围目胞呈黯黑色。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》:“……内有干血,肌肤甲错,两目黯黑。”又李中梓《诊家正眼》卷一:“目胞黑者,痰也。眼黑行走呻吟者,骨节痰痛,痰
①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九方。羊肾一具,桂心一两,人参、泽泻、甘草、五味子、防风、川芎、黄芪、地骨皮、当归各二两,茯苓、玄参、芍药、生姜各四两,磁石五两。为粗末,先煮羊肾,去肾入诸药,再煎,分三次服。治
出清·寄湘渔父《达生保赤编》。多因气血瘀滞,或因产后失血过多,肝脉失养所致。古人认为病在左者多属血,病在右者多属气。属血瘀者痛过于胀,治宜活血祛瘀止痛,方用生化汤去炮姜加延胡;属气滞者,胀过于痛,治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