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一:“在内踝者名走缓,又名鞋带疽。”详内踝疽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少海,见该条。
宋代医官职称。系翰林医官院之中级医官,共设4名,辅助院使副使掌管院内事务。
指心脾两脏气血虚弱的病变。主要证候有心悸怔忡、失眠多梦、健忘、食少、便溏、倦怠乏力、或见崩漏、便血、皮下出血、舌淡,脉细弱。可见于贫血、紫癜、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症。治宜补气摄血。
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大红袍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莸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SP15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肾气。属足太阴脾经。足太阴、阴维之会。位于脐中旁开4寸处。另说腹正中线旁开4寸(《针方六集》);旁开4.5寸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及第十肋间动
即火针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病在骨,焠针、药熨。”
出《婴童百问》。即百晬内嗽。详该条。
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甘露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