诊法术语。即失神。详该条。
见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条。
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。涕出于鼻,鼻为肺窍,故涕为肺液。参五脏化液条。
《温疫论》卷上方。知母、天花粉、贝母、栝蒌、橘红、白芍药、当归、苏子。加生姜,水煎服。治温病下后阴伤,痰涎涌盛,胸膈不清。
病证名。即火邪头痛,火热头痛。《医学六要·头痛》:“火头痛,寸口脉洪而大,证兼口干目赤等火证者,上焦实火也。”多由阳明胃火上冲所致。症见头部跳痛或胀痛,或痛颊齿,或自耳前后痛连耳内,烦热、口渴,便秘,
《温病条辨》卷二方。安宫牛黄丸二粒化开,调生大黄末三钱。先服一半,不效再服。治阳明温病,下之不通,邪闭心包,神昏舌短,饮不解渴者。
病证名,出《圣济总录·小儿门》,为疳劳的证候。《世医得效方》:疳劳“咳喘不定,虚汗骨蒸,渴而复泄,乳食迟进。”《婴童百问·疳伤、疳劳》:“盗汗骨蒸,嗽喘枯悴。”《证治准绳》集之八:疳劳“即疳热而骨蒸,
药物学著作。2卷。清·黄山采药翁撰。撰年不详。作者参阅自《神农本草经》至《本草纲目》共29家本草著作编成此书。共分水、火、土、金石、草、谷等16部。书中列举药物异名,但略于性味主治;末附《炮炙论·序》
灸法之一。见《针灸逢源》。《理瀹骈文》载阳燧锭的制法:用硫黄一两五钱,铜勺化开,依次入川乌、草乌、蟾蜍、硃砂细末各一钱,僵蚕一条(研细末),冰片、麝香各二分,搅匀后倒入瓷盆内,荡转成片状,剪成麦粒大小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荷叶蒂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