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汝元
【介绍】:
见徐春甫条。
【介绍】:
见徐春甫条。
病证名。指一月经来二、三次而言。多因气虚、血热所致。《叶氏女科证治》:“性躁多气伤肝,而动冲任之脉,宜服九味四物汤(四物汤加人参、柴胡、黄芩、黄连、甘草),兼服滋阴丸(知母、黄柏)。如误服辛热药物致经
①推拿穴位名。见七节骨条。《针灸聚英》卷一下:“七节自尾骶数上。”②指第七胸椎。《素问·刺禁论》:“七节之旁,中有小心。”
病名。指牙痛之因于风者。参见牙痛条。
①解剖名称。《灵枢·骨度》:“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”。丹波元简《灵枢识·骨度》卷三:“张云,舌根之下,肺之上系,屈曲外凸者为结喉。”似指颈前之喉结。②病名。《普济方》卷六十:“如圣胜金铤,治急喉闭、
病名。出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五。由春冬之恶风入于脉络,以致血瘀而成。证见肢体赤脉隆起,如蚯蚓状。治宜活血化瘀,疏通脉络,内服五香汤加味;外敷丹参膏。类似血栓性静脉炎。
即手之第二指。
病证名。明·赵贞观《绛雪丹书》:“妊娠胸腹胀满,或遍身浮肿,小便艰涩,名曰子水不利。”参见妊娠肿胀条。
养生术语。亦称嗽玉津。即咽下唾液,《神仙传·彭祖》:“舐唇咽唾,服气数十,乃起行言笑。”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茅莓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3卷。金·张元素约撰于12世纪后期。本书以《内经》理论为本,旁参各家学说介绍手足阴阳、脏腑脉证、运气、主病、用药等多方面内容,并对某些治法,多种病症和本草药性进行了广泛的论述。析证简要,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