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救必应之别名,详该条。
恶寒证之一种。《证治汇补·恶寒章》:“郁火恶寒,有素病虚热,忽觉恶寒,须臾战栗,如丧神守,此火郁清道,抑遏阳气于脾土,不得外越,故手足厥冷,乃火极似水,热极反兼水化,自觉其寒非真寒也。外症口苦、溺赤、
病证名。指初生儿脐带未脱时,脐带被水浸湿所致的病证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:“若脐中水及冷,则令儿腹绞痛,夭(音义同纠。夭纠,形容小儿屈曲绞痛不堪之状)啼呼,面目青黑,此是中水之过。”为寒湿之邪,结于腹
经穴别名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任脉之别,名曰尾翳。”后《针灸甲乙经》等书列作鸠尾穴之别名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梁代医家。著有《脉经》6卷,已佚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即芋头,详该条。
即阳和解凝膏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多由脾胃损伤,致气壅滞而成。清·潘楫《医灯续焰》:“胀谓胀于外,满谓满于中,排脏腑而廓胸胁,急皮肤而露筋脉,脐凸腰圆,鼓之如鼓,胸腹之疾也。间亦有胀及于头面四肢者,与水肿大同小异,而此则无水也
病名。出《丹溪心法》卷四。指睾丸肿大,坚硬麻木的病症。多由下焦感受寒湿而致。《育婴秘诀》:“卵肿不痛者,此湿也,又名木肾。”治宜软坚利气。用金茱丸(《幼科准绳》:金铃子、吴茱萸)或用瓜蒌连皮带子、荜拔
运气学说术语,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角代表木运,木运平气之年,无太过与不及,称为正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