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莸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水苦荬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。小儿体质娇柔,消化力薄弱,如饮食失宜,最易生痰生热,所以在病理方面每有脏腑蕴热的特点。假如一旦遭到风寒外邪的侵袭,则外邪与内热相搏,而致郁蒸化火,成为本证。临
又名胎衣、混元母、混元衣、混沌衣、紫河车、水衣、子衣、儿衣。即胎盘和胎膜的总称。药用功能大补精血。见《本草纲目》五十二卷。
解剖名。见《眼科易和》。即黄仁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又名《中西医判》、《中西医解》、《中西医学入门》。2卷。清·唐宗海撰。刊于1892年。本书将《内经》中的医学理论归纳为阴阳、脏腑、营卫、经脉、全体总论、诸病、望形、问察、诊脉、气味阴阳、七方十剂
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八。即紫金丸第二方,见紫金丸条。
涎唾、口津的俗称。
天井、肩井两穴的合称。详见两间条。
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一。即肉刺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