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证名。①遇事易惊或无故自惊的简称。出《素问·大奇论》。亦称喜惊、惊伤。《张氏医通·神志门》:“夫惊虽主于心,而肝胆脾胃皆有之。惊是火热烁动其心,心动而神乱也。若因内气先虚,故触事易惊,或卒然闻响大声,目击异物,遇险临危,皆使人有惕惕之状也。……宜温胆汤加熟枣仁。如远志丸、妙香散、平补正心丹、龙齿清魂散皆可选用。”若因大惊而病者,宜黄连安神丸;由肾虚而惊者,宜人参、黄芪、当归、白术、元参、陈皮、黄柏;由胆虚而惊者,宜人参、枳壳、肉桂、五味子、枣仁、熟地、杞子、柏子仁;由肝胆俱虚者,宜酒化鹿角胶,空服下五钱;或由心气不足,神不定而惊者,宜妙香散;由肝虚受风,卧若惊状者,宜珍珠母丸;由血虚而惊者,宜朱砂安神丸;由痰盛而惊者,宜加味定志丸;由思虑过度而惊者,宜清心补血汤;由气血俱虚而惊者,宜养心汤(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卷六》)。参见喜惊、惊伤条。②生理名词。七情之一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刺节真邪

    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文主要讨论了真气和邪气,又分述了“刺五节”与“刺五邪”的针法,故名,介绍刺法中的五节(振埃、发蒙、去爪、彻衣、解惑)和五邪(持痛、容大、狭小、寒、热)的发病规律及针刺方法,另方面,详

  • 肩垂背曲

    背曲肩随的别称。《临证指南医案·肩臂背痛》:“背为阳明之府,阳明有亏,不能束筋骨,利机关,即肩垂背曲。”详见背曲肩随条。

  • 重言

    证名。出《灵枢·忧恚无言篇》。又名口吃、謇吃。多由话语重复,期期艾艾而不能畅出,久成习惯,或出言过速所致。古人认为本症的发生与会厌厚大,开阖不利有关。《黄帝内经灵枢集注·忧恚无言》:“会厌者为开为阖,

  • 仲春痹

    病名。出《灵枢·经筋》。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太阳筋病。《灵枢注证发微》:“此证当发于二月之时,故名之曰仲春痹也。”详足太阳经筋病候条。

  • 柳叶散

    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三方。炒黄柏、蒲黄、青黛、煅人中白各等分。为末,外敷患处。治小儿热毒口疮。

  • 喉症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。泛指一切咽喉病的总称。参阅有关各条。

  • 骸关

    指膝关节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膝解为骸关。”

  • 风肿

    病症名。①肿病之一,出《灵枢·五变》,又称痛风肿、痛风身肿。《丹溪心法·水肿》:“风肿者,皮粗,麻木不仁,走注疼痛。”《医学入门·水肿》:“风肿,即痛风肿者,肿面多风热,肿脚多风湿,关脉浮洪弦者,风热

  • 殗(yè 叶)殜(yè 叶)

    古病名。指传尸之初起不甚者。见《外台秘要·传尸方》:“传尸,亦名转注,以其初得,半卧半起,号为殗殜。”可用吃力伽(白术)丸治之。参见传尸条。

  • 手少阳之别

    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手少阳络脉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