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即胎前阴门肿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①因惊而引起的发丹。《活幼心书》:“婴儿生后,百日之内,半岁以上,忽然眼泡红晕微起,面带青黯色,日夜烦啼,或面如胭脂,此伏热在内,亦有面不红者。始因居胎之时,母受重惊,惊邪伤胎,递相传袭;降生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刺楸树皮之简称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患疫喉而鼻翼扇动者。多系疫毒邪火伏肺,肺为邪火灼伤,若症见痧隐喉烂,鼻扇气促,提示病情加重。治宜疏达清肺。宜详审脉证,辨证施治。
见《大生要旨》卷二。即子嗽。详该条。
指面部热如火灼者。多因胃家郁热,或饮食不节,湿火上行,独燎其面所致。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:“面热者足阳明病。”治宜清泄为主。方用调胃承气汤、升麻黄连汤等。
见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。为草血竭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出朱仁康《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》(1955年千顷堂出版)。即漆疮。见该条。
也称汤头。即内服煎剂为主的药方。见汤头条。
即暴聋。出《肘后方》卷六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