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焉文。江苏毗陵(今武进)人。尤长于本草,辑有《本草汇笺》(1660年)一书。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二方。旋覆花、桂心、炒枳实、人参各五分,干姜、芍药、白术各六分,茯苓、狼毒、炮乌头、煅矾石各八分,炒甘遂三分,细辛、煨大黄、黄芩、炒葶苈子、炒芫花、橘皮、炒吴茱萸、厚朴(姜制)各四两。
《傅青主女科·产后编》卷七方。川芎二钱,当归四钱,炮姜、炙甘草、陈皮、藿香各四分,砂仁六分,茯苓一钱,生姜三片。水煎服。治产后血块痛未除而患霍乱者。
骨名。出《素问·骨空论》。又称,又名血盆骨。即锁骨。参见拄骨条。
【生卒】:1019~1101【介绍】:北宋官吏,兼通医术。字子容。原籍泉州(今福建泉州),后徙居丹阳(今属江苏)。曾任右仆射等官职。曾把由官府命令收集之天下动、植、矿物药图,包括海外输入的药物,编辑成
病名。即水恣。《脉因证治·泄》:“水恣泄,乃大引饮,是热在膈上,水多入下,胃经无热。”详水恣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SP15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肾气。属足太阴脾经。足太阴、阴维之会。位于脐中旁开4寸处。另说腹正中线旁开4寸(《针方六集》);旁开4.5寸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及第十肋间动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防风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短气论》。指因内伤而致气短不足以息者。有实邪短气与气虚短气之分。详各该条。
见五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