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太医署中的一种职称。其职责为学习并协助药园师种植药物,共8名。参见药园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。即代指。见该条。
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肾与膀胱相表里,感邪亦可相互传移,致病邪壅盛于膀胱与肾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左手尺中神门以后,脉阴阳俱实者,足少阴与太阳经俱实也。病苦脊强反折,戴眼,气上抢心,脊痛不能自反侧,名曰肾膀胱俱实也。”又:“右
出《卫济宝书》卷下。即生肌法。见该条。
泛指病邪。僻与邪均属不正之义。故合称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如是,则僻邪不至,长生久视。”
书名。2卷。唐·梅彪撰于806年。本书集唐以前道家炼丹术中所用药物、丹方的各种隐名(指秘而不宣的别名)以及有关资料编成,内容基本上与医学无关。现有《丛书集成》本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一。即面黑子。详该条。
肾开窍于耳。“耳者,肾之宫也”(《灵枢·五阅五使篇》),“耳为肾之外候”(《医学正传》),故“耳为肾窍”(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七)。详耳条。
出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。即瘛疭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