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证录》卷十方。生甘草、大黄、金银花各一两。水煎服。治钩吻中毒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马鞭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伸筋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属痘疔。生于鼻窍中,气息难出,息如喷火,面赤眼红,口渴烦燥,痰涎不涌,食不能入。急宜内服清瘟败毒饮,外涂黄连膏。
十二原(穴)之一。即鸠尾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膏之原,出于鸠尾。”参见十二原穴条。
古代医学分科之一。参见金疮肿科条、十三科条。
见《陆川本草》。即犁头尖,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皮部论》。少阳经之阳络。名枢持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肝经邪热炽盛的病症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一:“病苦心下坚满,常两胁痛,息忿忿如怒状,名曰肝实热也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:“夫肝实则生热,热则阳气盛,致心下坚满,两胁痛引小腹,忿忿如怒。气逆目眩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与孙永贤合著《永类钤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