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四。由于久病、劳倦过度、汗下太过等伤气所致。主要症状为气怯神疲,面色萎黄,言语低微,唇不焦,口不渴,欲小便而解不出,脉细弱。治宜补气为主。肺气不足者,用生脉散。中气不足者,用补
①肾精化生之气。指肾脏的功能活动,如生长、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女子七岁肾气盛,齿更发长,……丈夫八岁肾气实,发长齿更。二八肾气盛,天癸至,精气溢泻,阴阳和,故能有子……”《灵枢
见成都中医学院等《常用草药治疗手册》。为薏苡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天宝本草》。为大肺筋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也称淋病或淋证。指小便涩痛,滴沥不尽,常伴见溲行急迫、短数者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《医学入门·淋》:“淋,小便涩痛,欲去不去,不去又来,滴滴不断。”多因湿热结聚,流注膀胱,或中气下陷,肾虚
出《张氏医通》卷十。即子啼。详该条。
即前囟。见囟条。
书名。2卷。明·张鹤腾撰于1623年。本书根据《素问》暑病的理论,较全面地叙述各种暑病以及和伤暑有关的一些病证和主治方剂。本书后经清·叶霖增订,易名《增订伤暑全书》,内容有较多的补充,但书中有一些提法
病名。发作性皮肤丘疹疾患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。因肌腠虚疏,风尘入于肌肤所致。状如风疹、瘙痒、搔之头破而成疮,时好时发。治宜疏风止痒。内服局方消风散或荆防败毒散。注意皮肤清洁,以防再发。类似丘疹性
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。如上热下寒、上寒下热、表热里寒、表寒里热等证。参见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