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①惊风八候之一。详该条。②即惊风。《幼幼集成》以急惊、慢惊、慢脾三证,易为误搐、类搐、非搐。误搐:“盖小儿伤寒最多,由医者治不如法,抑遏其邪,莫能外解,因而壮热不退,遂变为痉,则有搐搦反张之候,与《内经》诸痉项强,诸风掉眩,诸寒收引之例相符。归于误搐之下。”类搐:“盖伤暑疟痢,丹毒霍乱,客忤中恶,其证显然,辨识既明,一药可愈,何致作搐,由医者延迁时日,抑遏邪气,无所发泄,亦有变为搐者,所以谓之类搐。遵《内经》诸热瞀瘛,皆属于火之例,归于类搐条下。”非搐:“盖小儿吐泻病后,脾败胃绝,昏睡露睛,虚痰往来之证,幼科以为慢脾风,更以大惊卒恐,神魂离散之证,为急惊风,不知此之征,死生呼吸,犹敢以惊风称之耶。因体景岳非风之意,竟以非搐名之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时行嗽

    病名。亦名虾蟆瘟。指感受四时不正之气所致的咳嗽。以相互感染,流行一地为特点。《证治要诀·咳嗽》:“时行嗽,发热恶寒,头痛,鼻塞,气急,状如伤冷热,连咳不已。初得病,即伏枕,一二日即轻。记壬午秋,满城有

  • 脚趾骱

    解剖部位名。见《伤科补要》卷二。即脚趾关节。

  • 阳盛阴虚失血

    病证名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三:“阳盛阴虚失血。口鼻出血,皆系阳盛阴虚,有升无降,血随气上,越出上窍。法当补阴益阳,则血自归经也。”阳盛阴虚失血除见口鼻出血外,还可见吐血、呕血、大便下血及不规则的阴道出血。

  • 退热散

    《审视瑶函》卷三方。赤芍药、炒黄连、木通、生地黄、炒栀子仁、黄柏(盐水炒)、黄芩(酒炒)、当归尾、甘草梢、牡丹皮各等分。为末,每服五钱,水煎,去滓热服。治两眼赤丝虬脉。

  • 金毛狗

    出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狗脊之别名,详狗脊条。

  • 天宦

    五不男之一。《灵枢·五音五味》:“其有天宦者,……此天之所不足也,其任冲不盛,宗筋不成,有气无血,唇口不荣,故须不生。”参见五不男条。

  • 苏东坡

    【介绍】:见苏轼条。

  • 下元不固

    同肾气不固。详该条。

  • 玉机真脏论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玉机,含有珍重之意;真脏,指真脏脉。本文重视对真脏脉的论述,故名。内容包括五脏脉息与四时的变化,脉的胃气,疾病的传变,五脏的虚实等。其中尤以论脉为重点,指出脉息的变化,取决于胃气,有胃则

  • 五喘恶候

    见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五十八。即疮痘喘、惊风喘,虚肿喘、吐泻喘、下痢喘。为邪胜正衰,元气将脱的危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