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明睛地黄丸

明睛地黄丸

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七方生地黄熟地黄各一斤,牛膝(酒浸)三两,石斛枳壳(麸炒)、防风各四两,杏仁(去皮尖,麸炒黄,研去油)二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腹、食前温酒吞下或米汤或盐汤送下。功能补肝益肾,驱风明目。治肝肾虚热目暗不明膜入水轮漏睛眵泪,眼见黑花,视物不明,翳膜遮障,及暴热赤眼;兼治干湿脚气消中消渴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顾鬘(mán 蛮)云

    【介绍】:见顾德华条。

  • 痰湿不孕

    病证名。不孕症型之一。包括湿痰不孕。指妇人体质肥盛,恣食厚味,痰湿内生,影响冲任胞脉,难以摄精成孕。多伴有带下量多,月经不调等症。治宜健脾燥湿化痰。方用启宫丸(半夏、苍术、香附、神曲、茯苓、陈皮、川芎

  • 曲鬓

    经穴名,代号GB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曲发。属足少阳胆经。足太阳、少阳之会。位于头颞部,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之交点处;或于平齐耳尖之横线与耳屏根直上的交点处取穴。布有耳颞神经颞支和

  • 五色黄

    黄病二十八候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黄病诸候》。由脾热引起身黄。若脾更移热于它脏,则于身面、眼目、或舌下并可出现该脏之色。如脾移热于肝则可见眼青黄,面色黄,脉亦青;如脾移热于心,则其人身热而发赤黄,眼赤

  • 阳明里证

    即阳明腑证。详该条。

  • 滋阴大补丸

    《类证治裁》卷五方。熟地黄、山药、山茱萸、茯苓、牛膝、杜仲、五味子、巴戟天、小茴香、肉苁蓉、远志、石菖蒲、枸杞子、大枣。为末,炼蜜为丸。治膏粱湿热伤精,阴虚胫膝痿弱。

  • 金匮要略心典

    书名。简称《金匮心典》,3卷。清·尤怡纂注。书成于1729年。尤氏研究仲景学说多年,颇有心得,纂注时力求得其典要,故书名“心典”。作者删去原书的最后三篇,阐述仲景原文的精义。文笔简炼,条理通达。对原文

  • 戴邦聘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建德(今属安徽)人。撰有《医学善传》一书,已佚。

  • 膝中

    膝盖骨外侧中点。《灵枢·骨度》:“髀枢以下至膝中,长一尺九寸。”张景岳注:“膝中,言膝外侧骨缝之次。”

  • 续信验方

    参见信验方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