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。为光慈菇之简称,详该条。
参见司天在泉条。
证名。指四肢麻木不知痛痒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十四。多由气血虚弱,或痰湿阻滞经络所致。详手足不仁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绝育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为太医院低级官员。共8人,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
十五络脉之一。原称足太阴之别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足太阴之别,名曰公孙,去本节之后一寸,别走阳明,其别者,入络肠胃。”本络脉发生病变,实则腹痛;虚则膨胀。如脉气逆乱则上吐下泻。
病证名。清·单南山《胎产证治录》。因产后出血过多所致。症见眼痛不能视,羞明隐涩,眼睫无力,眉及太阳酸痛等。治宜补血养营。方用当归养荣汤、当归补血汤。有热者加黄芩;脾胃不和,恶心不饮食者加生姜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经闭。详该条。
见《河北药材》。为瓦松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读素问钞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