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温疫论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黄带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遍身筋骨疼痛不已者。《古方汇精·奇急门》:“鬼箭打,用山栀七个炒,桃头七个,面炒,共扞饼贴患上,次日取下。”亦名箭风痛。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马骝卵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即蚕豆茎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位于下唇粘膜,与承浆穴相对处。主治黄疸,瘟疫,口噤,口臭,面颊肿;以及齿龈炎,口腔炎等。点刺出血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凉粉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医学正传》。即钩虫病。详该条。
五种疳证的合称。①同五脏疳证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疳证有五,谓五脏所受,故得其名。”五疳,即心疳、肝疳、脾疳、肺疳、肾疳。详各条。②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八:“五疳,一是白疳,令人皮肤枯燥,面失颜色;二是
病证名。妊娠期间出现声音嘶哑,或不能出声,称为妊娠失音。参见子喑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