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腰俞,见该条。
证名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八:“青黄凸出者,风轮破碎,内中膏汁绽出也。”即青黄牒出。详该条。
见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漆姑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经疏》。指治疗诸气病证的三大治法。即补气、降气调气、破气。
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。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,产科专门治疗妇女疾病,相当于现在的妇产科。参见十三科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撰有《痈疽论》一卷,已佚。
睁眼。《灵枢·寒热病》:“阳气盛则瞋目。”
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一方。炙皂角(去皮子,炙焦黄)二两,川椒一两,细辛一两半。为末,盛于胶囊中,大如指,纳入阴中。治妇人黄瘕,症见经行不利,左胁气结,阴中刺痛,淋露黄汁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字尧举。青田(今浙江青田)人。著《选奇方》、《选奇方后集》各4卷,均佚。
经穴别名。《圣济总录》:“足上廉二穴,一名上巨虚。”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