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出《颅囟经》①系小儿受到惊恐而引起的啼哭。《景岳全书·小儿则》:“盖小儿肝气未充,胆气最怯,凡耳闻骤声,目视骤色,虽非大惊卒恐,亦能怖其神魂,醒时受怖,寝则惊惕,或振动不宁,或忽而惊叫,皆神怯
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因阳热而致的小便不通。膀胱主藏津液,借气化才能排出。如果热邪壅结膀胱,使气化功能受阻,水道不通,故使小便不通。其症除小便不通外,可兼有一派热象,如发热,面红,烦躁多啼,指
①即试痛。《保产万全金》:“试痛即转胎。”②纠正异常胎位,使之转为正常。
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手少阳三焦经,见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韭根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即正治。详该条。
见《景岳全书·外科钤》卷六十四。即蜡矾丸,见该条。
详红晕边黑舌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五十八。小儿惊风的重证。即咽喉紧、口唇紧、眼梢紧、手脚紧、阴囊紧,为经脉邪实,经气将竭的危象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月经过多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