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椿花

椿花
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香椿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掌中

    ①手掌的中央部分。又名掌心、手心。诊察掌中可知腹中的寒痛或热痛。《灵枢·论疾诊尺》:“掌中热者,腹中热;掌中寒者,腹中寒。”②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资生经》。即劳宫。见该条。

  • 大肉

    指人体腿、臂、臀等较肥厚的肌肉,其坚实、丰满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健康状况。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胸中气满,喘息不便,其气动形,期六月死。”《类经》:“大骨大肉,皆以通身而言。

  • 经方解

    见伤寒方经解条。

  • 齁(hōu 喉)喘

    证名。见《医说》卷四。又称齁。指喘急而喉中有痰鸣声,类哮证。多因过食鱼虾盐咸,内有积痰寒饮,外寒与内饮搏击,肺气壅阻所致。《金匮翼·齁喘》:“齁喘者,积痰在肺,遇冷即发,喘鸣迫塞,但坐不得卧,外寒与内

  • 血分瘀热

    ①瘀,指瘀积。热邪瘀积于血分。②瘀,指瘀血。因热邪深陷营血分,阻滞血络而夹瘀;或本有积瘀,久而夹热,均可致瘀热互结。

  • 气子

    病名。见《喉科杓指》卷三。多由气郁痰凝,复感风热而发。症见喉间肿起,形如赤珠,色紫或白,饮食吞咽受碍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:“此症因气郁,及时风热而起喉间,形如赤珠,或紫或白,犯之即痛,日久则嗌气。”治宜

  • 伤风吐

    病证名。感受风冷而致吐者。多因小儿调护失宜,风冷袭之,搏于血气,气不得顺,故逆上呕吐。《保幼大全》载其症为“吐逆身热,鼻青呵欠顿闷,口中气热,夜间发躁”等。治宜调气止吐,发散风冷。用藿香正气散。

  • ①约束、控制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膀胱……不约为遗溺。”②规则、法则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服有约乎?”③屈曲、皱缩。《灵枢·本藏》:“爪直色白无约(皱纹)者,胆直。”《针灸甲乙经》:“膀胱……

  • 温下

    下法之一。用于寒性积滞里实证的治法。如大便不通属于寒结的,症见腹满而实、手足凉、苔白腻、脉沉弦或沉迟等。选用温性泻下药,如巴豆霜;或以温热药与寒下药配用,如附子、细辛配大黄。代表方剂有三物备急丸、大黄

  • 呵欠

    证名。又称欠。见《医碥·欠嚏》。详欠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