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正漏

正漏

病证名。指黑睛漏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有漏生于风轮,或正中,或略偏,病至此,目亦危矣。”相当于今之角膜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曲泉

    经穴名,代号LR80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厥阴肝经。合(水)穴。位于膝内侧横纹头,股骨内侧髁的后缘,半腱肌、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,屈膝取穴。布有隐神经,膝最上动脉,前方为大隐静脉。主治少腹痛,小便

  • 泻热汤

    ①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五方。前胡、茯苓、龙胆草、细辛、芒硝各三两,杏仁四两,玄参、大青叶各二两,苦竹叶(切)一升。为粗末,水煎,分三次,食后服。治脾热舌本强直,或体重不能行。②《外科全生集》卷四方。黄

  • 十水

    古代对水肿病的分类。历代说法不一:①《中藏经·论水肿脉证生死》:“水有十名,一曰青水,二曰赤水,三曰黄水,四曰白水,五曰黑水,六曰玄水,七曰风水,八曰石水,九曰里水,十曰气水。”②《诸病源候论·水肿病

  • 钱愈庵

    【介绍】:见钱原濬条。

  • 生阳

    指五脏病按相生次序而传,得其生气,故名。如肝病传心,为木生火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肝之心,谓之生阳。”

  • 吴亦鼎

    【生卒】:十八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砚丞。安徽歙县人。撰《麻疹备要方论》一书,另汇集前人灸法,编成《神灸经纶》一书。

  • 水禁

    出《痘疹经验良方》。禁疮之一。痘疮将出,毒气方炽,误食生冷,以致毒停皮肉之间,隐隐有红点,或于头面、两胁、手足之际,发有水泡。如冷气在内,则腹痛肚胀;冷气在外,则发热恶寒,称为水禁。治以温经散寒为主,

  • 叶志诜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东卿,湖北汉阳人。注重养生学,通针灸、经络之学。辑刻多种医书,统称《汉阳叶氏丛刻医类七种》(1850年),包括《神农本草经赞》、《观身集》、《颐身集》、《绛囊撮要》、《信验方录》

  • 湿毒下血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十一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下血腹中不痛,谓之湿毒下血。”多因湿毒结蓄大肠,损伤脉络所致。证见大便下血,血色不鲜,或紫黑如赤豆汁,小便不利,胸膈胀闷,饮食减少,或面色深黄等

  • 疠风头目眩晕

    证名。为疠风兼证。出《疠疡机要》上卷。因脾肺气虚者,宜服补中益气汤;肝肾阴虚者,服六味地黄丸;阳气虚所致者,服八味地黄丸;肝经湿热者,宜用柴胡清肝散;兼发热恶寒者,服圣愈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