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传说可使人长生不死的药。《韩非子》:“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。”韩非曾于约公元前237年左右仕秦。“荆”为楚国的前身,约在公元前692年以前。说明此时已有人研究这类药物。
耳骨之一。解剖学同名骨。左右耳各一,在鼓室内腔上部,其形似砧,故名。
①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木槿花之别名。②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灯盏细辛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病在胸膈、胁肋、肺者,宜于临睡前服药(见清·景日昣《嵩崖尊生书》)。
古病名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胗,“唇疡也”(《说文解字》)。详唇疮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一方。莱菔子(蒸熟为末)一两,皂角(烧存性)三钱。为细末,姜汁煮糊为丸。治食哮。
见听呵条。
指湿气过甚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“湿淫于内,治以苦热。”参见湿气条。
证名。见《中藏经·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》。详腹痛条。
经脉生理特点。出《灵枢·根结》。少阴是三阴之中,为出入之枢纽,故为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