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气缓

气缓

气机失常而表现为弛纵散涣的病理状态。为《内经》九种气机失常病证之一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喜则气和志达,荣卫通利,故气缓矣。”《类经》注:“气脉和调,故志畅达;荣卫通利,故气徐缓。然喜甚则气过于缓而渐至涣散。”喜为七情之一,适度的喜乐能使心情舒畅,气血通达调和。但大喜则使心神荡散,气机缓纵散涣而出现歌笑无常,甚则狂言多语等神志症状以及肢体缓纵等病候,治疗除调适情志外,可用镇心安神等法。参见九气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表里

    八纲中用以辨别病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二纲。一般外感初起,邪在肌表,属表证,病较轻浅;若病在脏腑,则属里证,病较深重。伤寒与温病的证候分类中,对表里证的辨别,有明确的区分:伤寒以三阳为表,三阴为里,三阳中

  • 圣术散

    《景岳全书·新方八阵》卷五十一方。炒白术五钱至二两,炒干姜、肉桂各一至二钱,陈皮(酌用或不用)。水煎服。治饮食偶伤,或吐或泻,胸膈痞闷,或胁肋疼痛,或过用剋伐之药,致伤脏气,有同前证,而脉息无力,气怯

  • 十三脏腑

    见《此事难知》卷上。即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、心包络、胆、胃、大肠、小肠、膀胱、三焦、胞(胞宫)等。

  • 孟诜(shēn 身)

    【生卒】:约621~713年【介绍】:唐代医学家。汝州梁县(今河南临汝)人。曾任光禄大夫。少好医药,长于饮食疗法。因议论武则天赐凤麟阁侍郎刘玮之金为药金,出为台州(今属浙江)司马。年虽晚暮,志力如壮。

  • 主辅佐使

    即主药、辅药、佐药、使药。详君臣佐使条。

  • 双玉散

    《赤水玄珠》卷七方。寒水石、石膏各等分。为末,每服二钱,人参煎汤送下。治火痰喘嗽,痰涌如泉。

  • 黄病

    病名。指身体面目皆变黄的病证。即黄疸。《太平圣惠方·黄病论》:“黄病者,一身尽疼发热,面色洞黄,七八日后壮热,口里有血,当下之,如猪肝状,其人小腹满急。若其人眼睛涩疼,鼻骨痛,两膊及项强,腰背急,即是

  • 折脊

    证名。出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。指腰脊疼痛似折的症象。因督脉属肾贯脊,肾虚则督脉懈弛,腰脊疼痛如折。治宜温补肾督、理气活血等法。参见脊痛条。

  • 嵇仁伯

    【介绍】:见嵇清条。

  • 张菊人

    【生卒】:1882~1960【介绍】:原名廷銮,曾用名汉卿。江苏淮安人。早年在淮安行医,后迁居北京,曾任外城、内城官医院医师、养浩中医院副院长。建国后历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、中医学会顾问、北京市政协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