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气闭

气闭

①病证名。癃闭之一。指气虚气滞而使小便不通。《景岳全书·癃闭》:“气闭证当分虚实寒热而治之。凡气实者,气结小肠膀胱之间而壅闭不通,多属肝强气逆之证,惟暴怒郁结者多有之,宜以破气行气为主,如香附枳壳乌药沉香、茴香之属,兼四苓散而用之。若气陷于下,药力不能骤及者,当即以此药多服探吐以提其气,使气升则水自降也。有痰气逆滞不通者,即以二陈汤六安煎之类探吐之。有热闭气逆者,即以大分清饮探吐之。有气实血虚而闭者,用四物汤探吐之。”又:“凡气虚而小便闭者,必以素多斫丧或年衰气竭者,方有此证,正以气有不化,最为危候,不易治也。然凡病此者,必其有渐,但觉小便短少或便时费力,便当留心速治,若待其剧,恐无及也。但治此者,亦当辨其脏气之寒热,若素无内热之气者,是必阳虚无疑也,或病未至甚,须常用左归、右归、六味、八味等汤丸。……若气虚下陷,升降不利者,宜补中益气汤主之,或即用此汤探吐之最妙。”内热不堪温补者,宜补阴化阳,用化阴煎等方。参癃闭、小便不利等条。②指便秘由气滞所致者。《金匮翼》卷八:“气闷者,气内滞而物不行也。”闷通闭。《诗·鲁颂》毛传:“閟,闭也。”参便秘条。③病理名词。指气机阻滞的一类病症。《兰台轨范·厥门》:“尸厥,脉动而无气,气闭不通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气耗

    指过劳而导致正气的耗损,为《内经》九种气机失常病证之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劳则喘息汗出,外内皆越,故气耗矣。”《类经》注:“疲劳过度,则阳气动于阴分,故上奔于肺而为喘,外达于表而为汗。阳动则散,故内外

  • 胎妒

    古鬾病的病因学名称。《幼幼集成》:“孕在胎中,因儿饮乳,……而致儿病,故谓之胎妒。”其义与鬾乳同。参见继病条。

  • 声如拽锯

    喉中痰鸣,呼吸困难而产生拉锯样声音。卒中昏仆,每见此症。亦可见于一些喉头梗阻的疾病。

  • 四象

    易学术语。出《易·系辞上》:“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”《类经附翼·医易》谓:“太少阴阳,为天四象。”即指太阳、少阳、太阴、少阴。

  • 蒲黄根

    出《产乳集验方》。为蒲蒻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菖蒲

    ①出《本草衍义》。为水菖蒲之别名。②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石菖蒲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毛对山

    【介绍】:见毛祥麟条。

  • 行针

    ①《灵枢经》篇名。行针,即运针。本文专论针刺反应,故名。主要论述针刺治病由于人的体质不同,血气阴阳有盛衰,所以针感也不一致。但针后产生不良反应或病情更趋严重者,是医者乱行针刺的过失。②针刺运针手法,目

  • 鼻多涕

    病证名。鼻塞不通,而多涕液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八十:“肺开窍于鼻,肺气不和,风冷乘之,使气道遏而不通,则风冷与气上畀,蒸而为液,其液复畀于下,故令鼻多涕。”治法见涕液不收条。

  • 寒积腹痛

    病证名。指阳气不足,阴寒积滞所致的腹痛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寒积腹痛之症,绵绵而痛,无增减,得热稍止,得寒更甚,身无热,小便清利,痛则下痢,此寒积腹痛之症也。”多因真阳不足,身受寒邪,饮食生冷,胃阳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