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水煮木香膏

水煮木香膏

卫生宝鉴》卷十六方。罂粟壳(蜜浸炒)六两,乳香、肉豆蔻砂仁各一两半,当归白芍药木香丁香诃子皮、藿香黄连青皮(去白)、陈皮、炙甘草厚朴(姜制)各一两,炮姜、枳实(麸炒)各半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弹子大,每服一丸,加大枣一枚,水煎,和滓稍热食前服。治脾胃受湿,脏腑滑泄腹中疼痛,肠鸣水声,不思饮食,每欲痢时,里急后重,或下痢赤白,或便脓血

猜你喜欢

  • 匏舌(匏,páo,袍)

    即痰包。详该条。

  • 清肠泄热

    治疗大肠实热所致的痢证、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以及便血诸证的方法。多以清热解毒与凉血或行气药相配合,从而达到清热、去湿、止血、止泻、止痛等目的。常用如白头翁汤、芍药汤等。

  • 十二经之海

    出《灵枢·海论》。见血海条。

  • ①《内经》十二脉之一。超越尺部而下臂的脉象。《诊家正眼》:“曰覆者,自尺部下达臂间,血有余也。”②仲景十二脉之一。脉来头小本大。《诊家正眼》:“曰覆者,头小本大,病在表也。”

  • 口腔溃疡散

    经验方。见《新编中成药手册》。青黛、白矾、冰片。为细末,每用适量,外涂患处,日2~3次。治复发性口腔溃疡、疱疹性口腔溃疡。

  • 外邪

    详见邪条。

  • 肠痈腹痛

    病名。指肠生痈肿所致腹痛者。《症因脉治·腹痛论》:“肠痈腹痛之症,缩脚皱眉,小便为淋,痛有肿处,手不可按,夜来每发寒热,或绕脐生疮,或腹皮紧急,肌肤甲错,或时时出汗,此肠痈腹痛之症也。”多因膏粱厚味,

  • 油盐果

    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盐麸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医学传灯

    书名。2卷。清·陈德求撰。刊于1700年。本书论述33种常见内科杂病的证治,书中融会古人学术经验,结合作者个人临床心得,有论有方,可资参考。现有《珍本医书集成》本。

  • 鱼腹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循经考穴编》作鱼肠。即承山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