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防己
出《药性论》。即防己,详该条。
出《药性论》。即防己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李调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水蔓菁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病名,见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即阴虱疮,详该条。
药物学著作。简称《绍兴本草》。系在绍兴29年(1159年)王继先等奉诏修订刊行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(参见该条)时所用的书名。现此书仅存各种旧钞的残卷。有1933年日本春阳堂的影印本(残存图卷1~5卷)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天文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蠹疽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指淋症突然发作病情较重者。《医学入门·淋》:“热淋暴淋痛甚,八正散或五苓散合败毒散,加味石膏汤。”参见淋、热淋条。
脉象之一。脉来细软而沉,柔弱无力。见于气血不足的虚证。《四诊抉微》:“弱脉阴虚阳气衰,恶寒发热骨筋痿,多惊多汗精神减。”
证名,出《灵枢·经脉篇》。又称小便频数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一:“九曰聚毒寒喉风,喉关聚毒,涎唾稠实,发寒热,仍分上下。关上者依法治疗,关下者难治。”系十八种喉风症之一。参见喉风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