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治削

治削

药材的制作加工。出《金匮玉函经》。包括药材的去杂、切削等操作技术。如:①挑拣:除去非药用部分,如桑螵蛸去梗,牡丹皮去心。②颠簸:用柳条或竹制工具,上下左右振动,除去药材中的泥土、灰渣等杂质。③筛:用以区分药物大小和清除杂质,选用不同口径的竹筛、钢筛、马尾筛等。④刷:刷去药物表面的绒毛、尘土,如枇杷叶去毛。⑤刮:用金属或角质的工具,除去药物表面的非药用部分,如玉桂厚朴去粗皮。⑥捣:用石、铁或铜制的臼和杵捣碎或去皮,如白果诃子去皮,生石膏、龙齿捣碎。⑦碾:多用铁制的药碾子把药物碾成粉末。⑧镑:用特制的镑刀将药物削成薄片,如羚羊角犀角等。⑨切:是最常用的方法,分别用鈒刀和切刀把药物切碎、切片、切丝,切段、切节、切块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痰饮咳嗽

    病证名。指痰饮病所致的咳嗽。《丹溪心法附余·咳嗽》:“辰砂半夏丸,治一切痰饮咳嗽。”《医门法律·咳嗽续论》:“盖以咳嗽必因之痰饮,而五饮之中,独膈上支饮,最为咳嗽根底,外邪入而合之固嗽,即无外邪,而支

  • 紫裆风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活人定本》卷三。其证发生在男子生殖器,色呈红紫,痒不可当。相当于过敏性皮炎。治疗参见赤面风条。

  • 泥丸

    气功意守部位名称。①道家称上丹田为泥丸,即两眉之心。②医家称百会为泥丸(泥丸宫)。又,泥丸即囟门(囟会)。《黄庭内景经》:“脑神精根字泥丸。”

  • 白膜根

    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白背叶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脐疮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。又称脐中生疮。脐疮是在脐湿的基础上,皮肤破损,再感毒邪,壅于脐部,郁而不散,出现脐部红肿,轻者局限于脐部,重者可向周围蔓延,甚则糜烂,脓水外溢,同时可见发热,烦躁,唇红

  • 玄感脉经

    书名。不著撰人。约成书于公元八世纪。系敦煌出土之医学残卷。原书分若干篇,现仅存第一、二篇。首篇主论诊脉部位、三部九候、七诊、寸口诊脉法。二篇分述诊脉之轻重缓急、呼吸至数,以及弦、浮、滑、实、革、动、沉

  • 红毛大戟

    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红大戟,详该条。

  • 乾骚

    古病名。出马王堆汉墓帛书《五十二病方》。即疥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膏伤珠陷

    病证名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八:“膏伤珠陷,谓珠觉低陷而不鲜绽也。非若青黄凸出诸漏之比。”“盖内有所亏,目失其养,源枯络伤,血液耗涩,精膏损涸之故。”(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)。泛指因目疾而引起的目内陷,参见该

  • 清解透表汤

    经验方。见《儿科学》(上海中医学院)。西河柳、蝉蜕、葛根、升麻、连翘、金银花、紫草根、桑叶、甘草、菊花、牛蒡子。水煎服。治麻疹初起,发而不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