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太医署一种官职的名称,只设1名。
外治法之一。把鲜药捣烂,或用干药碾末,加酒、蜜或醋之类调和,敷于肌肤局部,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。例如痈疡初起,外用鲜蒲公英加红糖捣烂外敷;摔伤而关节筋肉疼痛,用鲜栀子及适量白面同捣,加酒混和敷伤
①病名。见《张氏医通·杂门》。详脱营失精条。②见失荣条。
病名。出《治疗大全》。即手发背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徐述条。
证名。指下部肢体肿胀疼痛。《类证治裁·身痛》:“下体肿痛,脉浮,自汗,恶风者,多由卫气不固,风湿侵袭所致。治宜祛风湿,兼固表,方用防己黄芪汤、五皮饮等;痛而大便不通者,宜厚朴七物汤微利之。”
指古时用铜质制成的凹面镜,用以聚集日光,点燃艾炷施灸。《本草纲目》:“阳燧,火镜也。以铜铸成,其面凹,摩热向日,以艾承之,则得火。”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手厥阴心包络经。详该条。
即心气实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心气虚则悲,实则笑不休。”参见心气盛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金匮要略》。指鼻涕清稀如水,喷嚏频频。参见鼽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