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妊娠腹痛。《资生集》引薛立斋:“妊娠腹中不时作痛,或小腹重坠,名胎痛,用内补丸。”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贞庵。浙江嵊县人。长于外科,撰有《外科医镜》一书,其中所述多为其生平关于外症治验,主要记述医治疮疡经验。
丛书名。72卷。沈金鳌撰。刊于1773年。作者认为“人之生至重,必知其重而有以尊之,庶不致草菅人命。”故以“尊生”为书名。全书共七种,即:《脉象统类》、《诸脉主病诗》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、《伤寒论纲目》
指牛、犬、羊、猪、鸡等五种畜类肉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五畜为益。”
脉象之一。脉来迟缓而呈不规则间歇。《脉经》:“结脉往来缓,时一止,复来。”主阴盛气结,气壅痰滞,积聚癥瘕。《脉诀刊误》:“结、促者,因止以别阴阳之盛也。……阴盛则结,脉徐而时止,虽有止非死脉也……。”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巴豆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即蛤蟆油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简称《图经》。①宋·苏颂等编撰。一名《图经本草》。20卷,目录1卷。书成于1061年。本书搜集全国各郡县的草药图,参考各家学说整理而成。《本草纲目》评价此书“考证详明,颇有发挥。但图与说异,两不
证名。出《灵枢·行针》。指喜乐不禁之症。参见喜笑不休条。
书名。2卷。日本·丹波元坚撰。此书专谈腹诊,以腹诊非四诊正法,故名“奇侅”。作者广泛收集有关腹诊资料,多能联系各科病症予以分析。书末附载五云子诊腹法。1888年由丹波氏再传弟子松井操译成汉文刊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