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施灸过程中患者所感知的温热、麻木、虫行样等感觉。这种灸感也可以向一定的方向传布或扩散。《备急灸法·骑竹马灸法》:“其艾火即随流注先至尾闾,其热如蒸,又透两外肾……。”即指此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。即白秃疮,见该条。
涎与唾的合称。俗称口水。详涎、唾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·妇产科》。为一点血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紫花地丁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四。即定志丸第一方,见定志丸条。
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胡颓子叶之简称,详该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八方。远志、白芍药、黄芪、白术各一两半,熟地黄、人参、五味子、川芎、当归、山药各二两,陈皮八钱,茯苓七钱,生地黄五钱,山茱萸四钱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服。功能补肝血。治筋极,数转
湿润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。”指四方有湿润的气候。
五郁之一。指肝胆郁结之证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病见畏寒畏热,头痛颊痛,头晕耳鸣,目赤暴痛,脘腹胀满,吞酸吐食等。治宜疏达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郁源流》:“木郁风之属,脏应肝,腑应胆,主在筋爪,伤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