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白头翁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外科图说》卷三:“此证生于手阳明之间,初起如粟,渐长如赤豆,其痛不可忍,渐长大如杨梅之状,血不出,亦不生脓。毒从经络流于骨。有此疾者,宜当谨防。”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本草音义》2卷,已佚。
指黄疸久不退,已转阴黄的患者。《金匮要略·黄疸病脉证并治》:“腹满,舌痿黄,躁不得睡,属黄家。”
病名。①《景岳全书》卷十五:“阴暑者,因暑而受寒者也。凡人之畏暑贪凉,不避寒气,则或于深堂大厦,或于风地树阴,或以乍热乍寒之时,不谨衣被,以致寒邪袭于肌表,而病为发热头痛,无汗恶寒,身形拘急,肢体痠痛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雌黄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范东阳方条。
见《开宝重定本草》。即益智仁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石室秘录》卷二。即阳痿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下颌关节脱臼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八。详颊车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