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湿郁热伏

湿郁热伏

湿遏热伏。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疡

    病名。①见《周礼·天官篇》。即金创。详该条。②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生于气轮,状如金粟,粒数无定,眵泪涩痛。”即金疳。详该条。

  • 官医提举司提举

    元代医官职称。系官医提举司之主要负责官员,始设于1288年(至元二十五年),官阶为从六品。

  • 口内肉球

    病名。系指口内生瘤,其根蒂较长者。《疡医大全》卷十四:“口内生肉球,有根线长五寸余,吐球出方可饮食,以手轻捻痛彻至心。”治宜疏风泻火,活血凉血。可选用黄芩、丹皮、红花、僵蚕、赤芍、乳香、没药等煎服。或

  • 阴茎易举

    证名。指阴茎容易勃举,常与早泄症并见。多因阴虚火旺,相火妄动所致。治宜滋阴降火。用知柏地黄丸、大补阴丸、三才封髓丹等方。一般不宜苦寒直折。若平时阳事易举,体质、脉象俱实者,可用龙胆泻肝汤直泻相火。又有

  • 橘米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橘核,详该条。

  • 手骨

    骨名。掌骨和指骨的统称。

  • 疙瘩药

    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东风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肠绕

    即归来穴。《针灸集成》:“肠绕二穴,在挟玉泉(即中极穴)两旁相去各二寸,主治大便闭塞,灸以年为壮。”

  • 蛔虫扰胃吐

    病证名。《幼幼集成:“胃中有热则虫动,虫动则胃缓,胃缓则涎出”,呕恶吐涎宜乌梅丸安蛔定吐,参见虫吐条。

  • 上寒下热

    ①寒热错杂表现之一。一方面寒邪感于上,而见恶寒、恶心呕吐、舌苔白等症;另一方面,热邪结于下,而见腹胀便秘、小便赤涩等症。②上、下各有不同的疾病,如上有痰饮喘咳的寒证,下有小便淋沥疼痛的热证。《灵枢·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