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溺后漏精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兰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石韦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五十动

    古代诊脉常规,候脉不少于五十动为度,以便认辨脉象,并了解其中有无促、结、代脉。《灵枢·根结》:“持其脉口,数其至也。五十动而不一代者,五脏皆受气。”

  • 五不治

    证名。出《疯门全书》。即五死。见该条。

  • 治腑者治其合

    选穴法之一。出《素问·咳论》。指六腑病变当取位于足三阳经的有关下合穴进行治疗。参见合治内腑条。

  • 冬豆子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黑大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、

  • 玉郎鞭

    见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。即玉龙鞭,详该条。

  • 跖骨

    解剖学同名骨。每足五根,与趾骨构成跖趾关节。

  • 太阴之阴

    出《素问·皮部论》。太阴经之阴络。名关蛰。详该条。

  • 刘元宾

    【生卒】:约十一世纪【介绍】:北宋医家。字子仪,自号通真子。精通方脉,著有《通真子补注王叔和脉诀》、《通真子续注脉赋》、《脉诀机要》、《脉要新括》、《诊脉须知》、《通真子伤寒诀》、《伤寒括要》、《神巧

  • 湿困脾阳

    指水湿影响脾阳运化功能的病变。与脾虚湿困的病机稍有差异,但主要证候大致相同。脾虚湿困,是因脾虚导致水湿困阻,脾虚是发病的关键。治宜健脾为主,结合燥湿。湿困脾阳,湿是发病的关键,治宜燥湿利湿为主,湿去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