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。4卷。清·唐毓厚撰。刊于1878年。作者认为“温、疫本属两途,只因习俗并称,以致疑义不明”(见本书凡例),遂广集诸家学说,参以己见撰成本书。唐氏将温、疫病证大致分为伏气、岁气、时疫、疫毒四门;兼
指足下面,又称脚底板。陈实功《外科正宗》:“又或足底弯曲之处,痒湿皆然。”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即三丫苦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崇原》。为薏苡仁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景岳全书·新方八阵》卷五十一。即寿脾煎,见该条。
十天干各有阴阳所属,其中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为阴。阴干主运气不足,为不及。
①见《贵州药用植物目录》。为通光散之别名。②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萝藦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《症因脉治》卷三方。青皮、枳壳、大腹皮各等分。水煎服。治三焦胀,气满腹中,空空然响。若上焦胀加桔梗;中焦胀加苏梗;下焦胀加木通。
病证名。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:“女子逆经之证,乃血逆上行,冲灌瞳人,以致满眼赤涩。”即室女逆经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北宋医生。善针灸,民间流传其用针治难产的验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