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川贝母之简称,详该条。
病名,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三。即胞衣不下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求真》。即刺蒺藜,详该条。
二十四节气之一。《通纬·孝经援神契》:“寒露后十五日,斗指戌,为霜降。言气肃露凝结而为霜矣。”霜降时我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。
治则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凡属脆弱虚证应采用固补的治法。如肺虚咳血,用百合固金汤;肾虚滑遗,腰膝痰软,用金锁固精丸。
病证名。内伤短气之一。多由本元素弱,劳伤中气或大病后元气耗伤所致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气虚短气之症,气怯神离,言语轻微,气不接续。”脉象微弱或见浮大者,为阳微或真阳外越;脉细数、芤涩,为阴血不足。治宜
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即油风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喉科秘钥》。多由心火上炎致上腭生疔,疼痛甚剧,饮食吞咽有碍,身发寒热等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疼而微白蚂蝗疔,腭上生来韭菜形,内不肿兮发寒热,速宜针刺自然平。”治宜解毒泻火。用黄连解毒汤、三黄
指伤寒禁吐之证。①太阳病应发汗禁吐。②少阳病禁吐。③少阴病膈上有寒饮者禁吐。
见灵枢素问节要浅注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