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三增茴香丸,见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栝楼之别名,详该条。
涌流出于外。《素问·著志教论》:“阳气滂溢,干嗌喉塞。”
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七:“心脏有热,则舌上出血如涌泉。”即舌衄。详该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绵枣儿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外科启玄》卷十一。又名蠹肉。系疮口肉芽组织生长过度,长期不愈的病证。多因疮口换药不及时或局部用药不当刺激疮面所致。古方用乌梅肉捣烂外贴;或乌梅烧灰,少加轻粉敷之;或用远志末酒调涂之。更有用硫
见《贵州植物药调查》。为黄栌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辨证录·受妊门》。指无子女。参见不孕条。
即死胎不下。详该条。
《灵枢经》篇名。张景岳注:“阅,外候也。使,所使也。五脏藏于中,五官见于外,内外相应,故为五藏之阅。”本篇主要论述五脏与五官、五色内外相应的关系。外察五官五色,可以测知内在脏腑的病变;而内在脏腑的病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