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农吉利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蒙筌》。为黄连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民间医生。自采药物于泰山,为人治病多效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血虚眩晕》。又称血虚眩运,详该条。
色泽随五脏精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。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,上见于颜面,光泽明润,含蓄不露,为精气充足。如果重病或久病,脏气已衰,则出现枯槁、晦暗甚至真脏色败露的各种病色(见《四诊抉微》)。
①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山莲藕之别名,详该条。②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地笋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自我推拿。见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圣济总录》。即上巨虚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解围元薮》卷一:“此症音哑无声……若温融和润则阳气调匀,真声通畅。若风湿阴邪搏于阳分,凝滞津液使气道不调,清声闭塞。”哑同痖(《广韵》)。①多由痰湿壅遏肺系,致肺气实而声音不出。治宜宣肺、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挖耳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