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痘疮入眼

痘疮入眼

病名。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八。又名疮痘入目癍疮入眼小儿斑疮入眼外障,俗称痘花眼。本病系由痘疮热毒浊邪薰灼清窍所致。痘疮即今天花。虽然我国现已基本消灭此病,但在接种牛痘时不慎,使痘苗误入眼内,或被接种者抓破痘疮,将痘浆带入眼内亦可发病。疮生眼中,赤肿难开,羞明多泪,或黑睛生翳,甚至黄液上冲花翳白陷蟹睛突起,严重者可失明治法: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为主,宜用红花散蛇蜕石决明绿豆衣谷精草等,并应结合痘疮之全身病情随证加减。参见花翳白陷及蟹睛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层茴香丸

    即三增茴香丸,见该条。

  •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

    丛书名。简称《医统正脉》。明·王肯堂辑。刊于1601年。共44种。辑录自《内经》起至明历代医家的重要医著,如《素问》、《灵枢》、《甲乙经》、《中藏经》、《脉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

  • 鬲上

    鬲,同膈。横膈膜上胸腔部。《素问·刺热论》:“颊上者,鬲上也。”

  • 子午捣臼

    针刺手法名。出金·窦汉卿《金针赋》。其法进针得气后,先紧按慢提,左转九次,再紧提慢按,右转六次。如此反复多次,能导引阴阳之气,用以治疗水肿、气胀等症。

  • 过经

    指伤寒已经过了太阳病阶段。伤寒初起,邪在太阳经而称太阳病,其病程一般为六至七日。假如伤寒过了六七日,太阳病证已罢,则病邪已不在太阳经,称为过经。过经有两种情况;一种是过经后邪气已除,正气渐复,则病从太

  • 虫齿

    出《肘后方》。即齿龋。详该条。

  • 马头鱼

    见《动物学大辞典》。为海马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胁支满

    证名。指胁部撑胀满闷。可见于痰饮、心病、肝病等。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:“心病者,胸中痛,胁支满,胁下痛,膺背肩甲间痛……。”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:“肝病,头目眩,胁支满。”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治

  • 交冲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后顶,见该条。

  • 胎赤风眼

    病证名。出《本草纲目》。指新生儿感受风热毒邪,引起白睛充血发红的症状。治详眼胎赤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