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病名。瘰疬的一种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二。多因冷热不调,饥饱喜怒失常,致脾失健运,生痰结核而成。初起如梅、李,可遍及全身,久则微红,后可破溃,溃后易敛。治宜行气豁痰,用芩连二陈汤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黄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即虎刺,详该条。
见相侮条。
病名。①热病后生于口周围及颜面的疱疹性皮肤病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五。又名热气疮,俗名燎疱。由风热外感,或肺胃积热上蒸所致。易发生在上唇、口角和鼻孔周围,也可发生在颜面。患处皮肤出现密集成簇的小水泡,
见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。为露兜竻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摘星楼治痘全书条。
恶即畏恶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脏所恶:肝恶风。”风气偏胜则肝风易动,眩晕抽掣,故恶风。
见近时十便良方条。
【介绍】:见胡大卿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五。即病虾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