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痰结

痰结

痰证之一。因火邪灼津,燥痰日久,气虚津枯,痰液粘结所致。以结于喉部为多见。《明医杂著·痰饮》:“喉中有物,咯不出,咽不下,此痰结也。”治宜散结化痰可用加味甘桔汤清化丸。一名梅核气。参老痰条。亦有结于胸膈胁下者。《万病回春·痰饮》:“胸膈有痰不化,元气虚弱,津液干燥,咯难得出,喘嗽身热,痛难转侧者,是痰结也。”“胁下有痰,作寒热咳嗽,气急作痛者,亦痰结也。”方用瓜蒌枳实汤。参见痰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葫芦罐

    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马兜铃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臀痈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理例》卷五。即生于臀部的痈。由膀胱湿热凝结而成。初宜隔蒜片艾灸,内服仙方活命饮。证治见外痈条。

  • 足阳明标本

    十二经标本之一。《灵枢·卫气》:“足阳明之本,在厉兑;标在人迎颊下,上挟颃颡也。”颃颡,指喉头及咽峡部。

  • 刺楸皮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刺楸树皮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直肠结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杂病心法要诀》。指粪便结于直肠难出者。《医碥·大便不通》:“燥屎巨硬,结在肛门难出,名直肠结。从导法治之。导法,以蜂蜜炼成条,大如指,粘皂角末、油抹入便门。寒结者加草乌头末,以化

  • 心气

    泛指心的功能活动,包括心藏的精气及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。《灵枢·脉度》:“心气通于舌,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。”

  • 虚黄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明医指掌》卷四。指因七情不舒,劳倦太过,气血两虚所致的发黄。《证治汇补·黄病章》:“虚黄,口淡,怔忡,耳鸣,脚软,怠惰无力,寒热微作,小便浊涩,皮肤虽黄而爪甲如常。”治宜益气健脾,养血固本

  • 綦针

    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长针取法于綦针。”

  • 燥津丹

    《洞天奥旨》卷十三方。茯苓、白术各三钱,薏苡仁、山药各五钱,白果十个,天花粉、甘草各一钱,黄柏二钱,陈皮五分。水煎服。治任脉亏损而致的大人独骨疮,生于颐颏之下。

  • 严冬友

    【介绍】:见严长明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