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。曾对孟诜《食疗本草》一书的内容进行补充达八十九种。
病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胞肉生疮者,此脾胃热毒,胞肉肐或风粟变而为疮,血热化脓,腐烂腥臊,流汁流脓,浸渍黑睛生翳,眼如硃砂之色。”治法:宜泻火解毒为主。内服清胃散、三黄汤之类加减。参见针眼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漆大姑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安徽青阳人。著《干金圣惠方》一书,已佚。
病证名。急惊风类证之一。即小儿盘肠气痛,表现有干啼,额上汗出者。多因小儿肠胃脆弱,突为寒气所搏而成。治宜利气散寒。用金铃子散加减(《幼科发挥》)。
病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五。多因脾胃素虚,孕后感寒,或内伤饮食,以致胃气壅滞,浊邪内阻,升降失调。症见心腹胀满,脘闷不思食。感寒者,兼见食后胀甚、喜按、喜热。治宜温中散寒,方用香砂六君子汤;伤食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。即月经不调。详该条。
见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为水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。即连珠喉风。详该条。
出《吴普本草》。即卤碱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