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黑带。详该条。
体表部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上睑。详该条。
指潜布于表体以下运行气血的经络通路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五脏之道,皆出于经遂,以行血气,血气不和,百病乃变化而生,是故守经遂焉。”
指发痧时腿弯、肘弯上下怒张的静脉,呈深青、紫色或深红色。系痧症显现于体表的一种标志。《痧胀玉衡》:“痧筋有现有微现,有乍隐乍现,有伏而不现。痧筋之现者。毒入血分者多;乍隐乍现者,毒入气分者多;伏而不现
书名。见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。一卷,唐·邵英俊撰,已佚。
病证名。由阴维脉经气异常所致。《难经·二十九难》:“阴维为病,苦心痛。”《脉经》卷二:“诊得阴维脉沉大而实者,苦胸中痛,肋下支满心痛。诊得阴维如贯珠者,男子两胁实,腰中痛,女子阴中痛,如疮状。”《杂病
见医学粹精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藜芦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条。
指足阳明筋的支筋,网维于目下胞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阳明为目下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