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凤眼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亦称假苔。舌苔被食物或药物所染,改变原来苔色。如食橄榄、杨梅可染为黑苔,食枇杷可见黄苔。望舌时须加以注意,排除假象。
心的下方,通常专指胃脘部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心下否痛。”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即脑疽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,指悬雍垂肿胀下垂及伴有疼痛者。多由脾胃积热,热气上蒸所致。症见小舌肿坠下垂,作梗作痛,治宜解毒泻热,消肿止痛,可选用清胃散、普济消毒饮等加减。也有由脾虚肌肉松弛而致者,宜补中益气汤之类。《鲍氏
古代医学分科之一。宋代未独立设科,元、明代医学分十三科,始独立设咽喉科。参见十三科条。
同里实。详该条。
指水气上逆,引起心脏的病变。凌,侵犯的意思。由于脾肾阳虚,气化障碍,水液停留体内,不能正常排泄,产生痰饮、水肿等水气病。水气上逆,停聚胸膈影响心阳时,可致心阳不振,心气不宁,出现心悸、气促等症状。治宜
即太阳经病。见《伤寒医诀串解》卷一。详见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山扁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